网站通行证
名称
密码
浏览 | 注册
今天是:
您的位置:华夏生活网 > 新闻 > 正文内容

希夷居书话丨 人奇字亦古——李麒先生及其书法艺术蠡测

来源:网络 发布时间 2024-07-29 14:52

文/庄春明

 

 

上世纪90年代末,我在县城读书,不时能够参观李麒先生的书法展览,大饱眼福。后来,经常到他的文苑阁拜访学习。他为人宽厚,为艺精湛。期间不时高朋满座,谈笑风生。我受益颇多,可以看作是专业启蒙的摇篮。考研期间,多次得到李麒先生指导。从初识到现在,弹指三十年过去,李麒先生风采不减当年,书法愈加老辣,他是汝州大地上文化领域的常青树,同时也是汝州书法领域的代表性人物。

李麒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 先后任汝州书法家协会主席、名誉主席等。在其长达七十载的翰墨情缘里,无论是风雨大作还是风和日丽,作字从不间断,不教一日闲过。他擅长魏碑,兼作隶字,偶见行草。用笔沉稳,守正出奇,终成自家风貌。

一、取法


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流传的第一要义在于继承,然后才是发展和创新。好的继承在于取法高古。初唐书论家孙过庭有言:“取法乎上,仅得其中,取法乎中,仅得其下。”李麒先生特别重视师法古人,他搜集各种版本的书籍,各个时期的拓片,上溯汉魏六朝碑版,下摹清代、民国碑学大家佳作,进行临摹研究。


1.取法魏碑。


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,以北魏为最精,可分为碑刻、墓志、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等。是一种继往开来并兼具过渡性书法体系,上窥汉秦,下察隋唐。魏碑朴拙险峻,摇曳多姿。李麒先生主要从魏碑取法,如《张猛龙碑》《张玄墓志》《中岳嵩高灵庙碑》《姚伯多造像》《龙门二十品》等。


《张猛龙碑》险绝竣逸,奇趣灵动。于齐整中求和谐,和谐中求变化。此碑极享盛誉,为北碑代表作之一。清代书家杨守敬在《学书迩言》云:“书法潇洒古淡,奇正相生,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(《张猛龙碑》)。”李麒先生早期在碑用功甚勤,也多以此为基进行创作。


《龙门二十品》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。清代康有为称龙门石刻“皆雄峻伟茂,极意发宕,方笔之极规也”。而《始平公造像》又是其中的代表作,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研究颇深,李麒先生对此颇为关注。他特别注重方笔的运用和结体的严谨,行笔较慢,笔力千钧,力透纸背。

 

 

2.取法“二爨”。

《爨宝子碑》刻于东晋大亨四年,显得十分特殊,是所见的由隶到楷的典型实物,书风霸悍雄强,浑厚方正,与南朝正统的名人书家严守法度的书卷气形成强烈对比。《爨龙颜碑》刻于南朝宋代大明二年,笔画多呈方棱,转折遒劲;时作细画,又透出雅逸之气。


此二碑与大众审美习惯相对较远,李麒先生有着卓越的见识,眼界高远,品味高洁,多年临摹之,出手不凡。


3.取法汉隶。


李麒先生对于汉隶偏重于玩味欣赏,于“汉三颂”(东汉碑刻《石门颂》《郙阁颂》《西狭颂》)多有沉浸。此三碑刻风格豪放自然,不拘一格,与《礼器碑》等的严谨整饬不同,为书法艺术创作留下了很大的想象发挥空间。


以上碑刻均非墨迹,大多数也没经过书丹就直接刻在石碑或摩崖之上,虽然显得质朴随性,妙趣横生,然而稍不注意,就会带有工匠习气。可以说,从这些碑刻中取法,需要有一双辩证的慧眼。
李麒先生眼高手敏,将高雅的艺术元素萃取出来。可以说,这种取法,不仅仅是取法意义本身,因为在此过程中,已经进行了提纯和雅化,这个过程,已经另一种形式的创造。


4.取法清代及民国诸家。


清代是碑学研究和创作的高峰。当时的许多学者和书家把目光投向碑版文字,并卓有建树。这其中,邓石如、赵之谦、康有为、杨守敬、李瑞清等人以及民国于右任吃透了碑学,创作出面貌一新的书法力作,深刻影响了近当代书坛。同时,这是宝贵的研习碑刻可见的墨迹材料。李麒先生敏锐注意到这点,不仅观其大略,而且明察秋毫,吸纳并转化为自己的书法养分。


除此之外,他还特别重视唐代书法的研究。如欧阳询的《九成宫醴泉铭》《化度寺碑》,虞世南的《孔子庙堂碑》,褚遂良的《雁塔圣教序》等。

 

 

二、得法

1. 以碑为底,以帖为神。


清代包世臣的著作《艺舟双楫》为北派书法建立了一个发展谱系,将其纳入历史范畴,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书法史观,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,扩大了取法范围,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。


魏碑和汉碑是我国碑版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李麒先生将二者进行了有机融合,把魏碑的多姿和汉碑的古朴杂糅,又参以篆书笔法。其中将《元氏墓志》尤其是《元略墓志》等进行借鉴,把碑中可见的帖的隽秀予以吸纳。可谓粗糙之中见细腻,冰冷石上有温情。不仅如此,他把帖学细细研究,比如二王法帖和孙过庭《书谱》等,予以融汇。得以有了风骨凛然、筋脉通畅的佳作频出。


2. 妙趣横生,法度谨严。


当下一些书家学习魏碑多少有些弊病,比如太过于追逐刀刻斧凿味,太过于“伸胳膊踢腿”般地摆弄字形而乏意而无神。
李麒先生敏锐察觉到这一点,并进行了回避,把书法碑刻学习回归到书写本身。他并通过不肢解汉字获得视觉冲击,而是笔笔不苟,以形写神,在娴熟驾驭的基础上放得开,以熟求生,因生得秀色。他常说,书法学习要到位,书法创作要有趣。这“到位”,主要指的是技法层面;有趣,主要指的是神采层面。换言之,就是“出新意于法度之中,寄妙理于豪放之外”。

 

 

3.删繁就简,拙中得雅。

清代书家郑板桥有句话:删繁就简三秋树,领新标异二月花。李麒先生的作品,用笔从没有拖泥带水,也没有含混不清。干脆利落,简洁明快又气息贯通。他对“拙”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长期的实践,清代傅山说的“宁拙毋巧”,指的就是要保持本心,勿要刻意讨巧,确实,大璞不斫,大璞已斫。这是强化训练之后的一任自然,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结晶。


三、成因


1.受益于家教,得益于环境。


清代思想家、书法家、医学家傅山有言:作字先做人,人奇字自古。


李麒先生出身书香门第。其母亲李清莲女士,是新中国成立后县立中学第一位女教师。李麒先生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老城十字街,与新华书店为邻。在母亲引导下,他经常到书店里面看书,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,初步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。不仅如此,李母一直以“做一个正直善良、勤奋好学的人”的家风影响着他。自此无论严寒酷暑,练习书法从未间断,也为其后来实现柳公权“心正则笔正”的著名论断成功奠基。之后即使是下乡当知青,在放牛,喂猪,修水库,种地间隙,依然坚持晴耕雨读,刻苦习字。甚至在缺笔少墨之时,他也像宋代欧阳修一样,以树枝作笔,以大地为纸,临摹母亲来的字帖,并从中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,同时经常为村里书写毛主席语录、宣传标语,忙得不亦乐乎。

 

 

2.重视临帖,勇于创新。

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,在于薪火相传。李麒先生认为,学好书法的唯一途径不外乎“守正创新”。


他说:“所谓守正,其实是字内功,就是把古人流传下来的名帖、名碑通过勤学苦练,牢牢掌握,化为己有。这靠的就是临帖。临帖是一生的功课,要持之以恒,锲而不舍。临帖时真正做到‘察之尚精,拟之贵似’,熟练掌握线条的质感,在提按使转中完成笔锋的翻绞,在疾涩徐迟中求得动静相宜的变化,真正达到古人说的 ‘智巧兼优,心手双畅,翰不虚动,下必有由。一画之间,变起伏于锋杪;一点之内,殊衂挫于毫芒’。同时,在字法、章法上也尽可能靠近法帖,达到形神兼备,熟练掌握书法的技法、神形,传承到书法经典的精髓。这就是守正。而创新,绝非另创一种字体、书体。创新是在守正的基础上,让自己的字再生动、有趣些。书法作为艺术,不但能让人悦目,更能使人赏心。遒劲灵动的线条、妙趣横生的字形、虚实相间的布局、轻重浓淡的墨色,无不构成动人的书味。而要达到书法艺术,不仅是靠字内功,更需要字外的学习、修养,广纳姊妹艺术如绘画、舞蹈、音乐、古建筑等,诗词、文赋众多文学修养,以及美学、哲学等理论著作学习,涵养自己。

 

 

3.勤于读帖,见微知著。

启功先生曾赋诗道:题记龙门字势雄,就中尤属始平公。学书别有观碑法,透过刀锋看笔锋。告诉我们,正确的笔法,应该在笔写的书迹中找;看刀刻的碑刻,要透过刀法看笔法。李麒先生在学碑方便,并不拘泥于刀刻痕迹,而是理解刀刻表层的内在逻辑;对于帖的学习研究,他时常拿放大镜观摩,把运笔轨迹和牵丝连带之处进行明察秋毫般地研读,可以说,得广大,见精微。于是,眼高者,手不低。一切了然于胸。


4.以字见人,心性使然。


元代郝经在《论书》中道:书法即心法也。清代刘熙载《书概》有言:书者,如也。如其学,如其才,如其志,总之如其人而已。


这里的“字如其人”,其实主要指的是字的风格特征与书写者的性情、心性之间的内在联系。李麒先生为人严谨,行事执着,精益求精,处世淡泊。于是,我们可见他“初学三年,行遍天下。再学三年,寸步难行”般的低调谦虚;可见他笔笔到位,幅幅精彩的杰作;可见他全身心投入书法本身,而深藏功与名的品格。

 

 

5.广泛交流,不耻下问。

广泛交流是向当今书坛同道学习的重要办法。
一是与同道切磋。李麒认为,学习书法要有一颗海纳百川的包容心,要善于发现、学习他人之长,不论年龄,只看长处。他说:“对一些观念新、路子正、有想法,出成就的年轻人,比如张红杰、杨留柱等后起之秀,我都会虚心向他们求教,并以此为乐,同时也毫不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经验和看法,互相切磋书法技艺,每每看到彼此有些许进步,都会打心底感到高兴。”


二是举办或参加展览。李麒先生多次举办个展、联展,并积极参加国家举办的专业书展,踊跃投稿。展览是高手过招或者集体亮相,能够促使自己在书法学习更加认真,创作上更加用心,是检验并提升书法水平的好办法。


三是参加笔会或公益。李麒先生多次到大峪、温泉等地以及市残联、公安、税务等单位为农民、公安干警、残疾人等义写春联,他饱含深情,为人民书写。又把这些情感交流带回书斋,作为书法创作的营养,储存并利用起来。

 

 

四、附点随想

文苑阁兼有书店功能,历代法帖碑版,一应俱全。版本精良,印刷精美。一次购书,书店已经下班,李麒先生在得知情况后,专门派人行路10来里路,使我拿到了心仪的书籍。所以说,字是有温度的,也是有生命的。之后,他对人说,作为书法界的年长者,一定要保护好青少年朋友学习书法的热情。而这种保护,就在无声的行动之中。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,特别是我为人师之后,我慢慢体会到,这就叫身教胜于言传吧,没错,这种保护已经成为鼓励和引导,而我这些获得,应该也算是字外功吧,是的,明里暗里,李麒先生已经在为我等后来者赋能。不仅如此,当年他还赠我一幅佳作:布衣暖,菜根香,诗书味长。这是我在文化接触相对贫瘠的岁月里,享受到的珍馐佳肴,他教我们以平常之心,不激不厉,持续前行。


我常想,许多人拿出大半生的时光背井离乡,远走他乡,不计成本地进行着人生的突围并乐此不疲。可是,这底气来自哪里,心安又出自哪里呢?回首故乡,有一直泰然处之的守望者,如李麒先生;有千年默不作声的文化瑰宝,如《汝帖》;有一条春水向东流的灌溉着,如汝河……我们回首的意义,是为了更远的奔赴。掬起汝水,捧着《汝帖》,带着李麒先生的笔墨,继续出发。

 

 

作者简介:庄春明,1979年生于河南汝州。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,研究生学历,硕士学位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新闻出版传媒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,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考评委员会主任,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乐龄书画室主任。《语文同步写字课》策划、副主编,《书法练习与指导(初中)》编委,《中国书法系列教程》编委会副主任、编写组组长。

  观后心情
被感动 同情 囧囧 愤怒 和谐 悲剧 高兴 打酱油
图片新闻
热门视频
网站首页 | 网站简介 | 团队介绍 | 视频直播 | 网上投稿 | 网站建设 | 域名空间 | 广告价格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2013 by chilifew.online. all rights reserved